Ecosyste.ms: Awesome
An open API service indexing awesome lists of open source software.
https://github.com/kennychenfight/dcard-simple-demo
This is a simple demo for Dcard APP Backend.
https://github.com/kennychenfight/dcard-simple-demo
dcard golang lua postgres redis
Last synced: 3 months ago
JSON representation
This is a simple demo for Dcard APP Backend.
- Host: GitHub
- URL: https://github.com/kennychenfight/dcard-simple-demo
- Owner: KennyChenFight
- License: apache-2.0
- Created: 2020-03-31T13:21:49.000Z (almost 5 years ago)
- Default Branch: master
- Last Pushed: 2021-03-06T04:06:32.000Z (almost 4 years ago)
- Last Synced: 2024-10-02T09:33:39.091Z (3 months ago)
- Topics: dcard, golang, lua, postgres, redis
- Language: Go
- Size: 2.35 MB
- Stars: 48
- Watchers: 3
- Forks: 1
- Open Issues: 0
-
Metadata Files:
- Readme: README.md
- License: LICENSE
Awesome Lists containing this project
README
# dcard-simple-demo
此專案是針對Dcard公司的申請作業,題目描述:
Dcard 每天午夜都有大量使用者湧入抽卡,為了不讓伺服器過載,請設計一個 middleware:
- 限制每小時來自同一個 IP 的請求數量不得超過 1000
- 在 response headers 中加入剩餘的請求數量 (X-RateLimit-Remaining) 以及 rate limit 歸零的時間 (X-RateLimit-Reset)
- 如果超過限制的話就回傳 429 (Too Many Requests)
- 可以使用各種資料庫達成因此本專案除了做了該middleware,並模擬了小型Dcard系統的專案,例如有抽卡API及創建user API,因此背後需要有PostgreSQL、Redis兩種資料庫的支持。
## 專案講解
### 使用環境及工具
採用Golang語言的Gin框架開發RESTful API,使用PostgreSQL作為資料庫,以Redis做為快取資料庫,負責IP次數檢查的middleware。
### 如何運行該專案(使用docker-compose)
可利用本專案的docker-compose.yaml會一次啟動Backend、PostgreSQL、Redis,方便直接運行測試。請確保主機有docker環境,如果是Linux環境則需要另外安裝docker-compose套件。而如果是Windows、Mac則只需要安裝Docker Desktop即可。
#### Clone 專案
```bash
# 透過 git clone 專案到主機任意路徑下
git clone https://github.com/KennyChenFight/dcard-simple-demo.git
```#### 運行專案
````bash
# 在本專案的根目錄下執行以下指令即可
# -d 代表背景運行(Optional)
docker-compose up -d
````總共起了以下五個Docker Container
+ postgres
裡面預設會自動放入一些測試資料,可參考[測試資料](schema/testing_data.sql)
+ postgres-client
這個是採用pgAdmin作為client端,開啟**localhost:5432**,並需要輸入帳號密碼: **[email protected]**、**dcard**,登入後連接postgres即可,注意hostname是**postgres**,至於連接的帳號密碼可參考[創建db說明](schema/create_db.sql)
+ redis
+ redis-client
這個是採用phpRedisAdmin作為client端,開啟**localhost:8081**,登入帳密為**admin**、**admin**,登入進去就會直接連接Redis,在左邊即可看到當前的所有key List,點擊key即可看到儲存的資料內容。
+ dcard-simple-demo
此為Golang的Backend Service。
可打開URL:localhost:8080/api-docs,利用Swagger框架打造RESTful API,可透過該框架直接測試API。
### 如何從原始碼架設並運行此專案(針對Ubuntu)
#### Go 1.13+
建議去官網下載Golang 1.13+的編譯器,而不在Ubuntu直接安裝,因為Ubuntu的Golang是舊版的。
安裝指令如下:
```bash
# 下載 Golang 壓縮檔
wget https://dl.google.com/go/go1.13.linux-amd64.tar.gz
# 解壓縮
sudo tar -xvf go1.13.linux-amd64.tar.gz
# 放置到/usr/local
sudo mv go /usr/local
# 設定Golang環境變數:GOROOT、GOPATH、
nano ~/.profile
# 加入以下內容
export GOROOT=/usr/local/go
export GOPATH=$HOME/go
export PATH=$GOPATH/bin:$GOROOT/bin:$PATH
# 生效設定
source ~/.profile
```Note:Golang開發慣例是在GOPATH路徑下,會有三個資料夾需要創建,分別是,**bin**、**pkg**、**src**,建議可以先創建好。
#### Clone專案
```bash
# 透過 git clone 專案到GOPATH/src 路徑下
git clone https://github.com/KennyChenFight/dcard-simple-demo.git
```#### PostgreSQL 10.12+
可參考[schema目錄的安裝教學](schema/readme.md)
並且會教你如何一步一步地建立資料庫內所需的物件。
#### Redis 3.0.5+
詳細安裝教學可參考我的Blog文章:[Redis安裝教學](https://kennychen-blog.herokuapp.com/2020/02/22/Redis-高流量系統不能或缺的資料庫!安裝教學!/)
簡單指令如下:
```bash
# 下載Redis原始碼
wget http://download.redis.io/releases/redis-3.0.5.tar.gz
# 解壓縮
tar xzf redis-3.0.5.tar.gz
# build原始碼
cd redis-3.0.5
make
# 啟動Redis Server
./src/redis-server
```Note:由於本專案,預設連接Redis時需要密碼,但因為安裝完Redis,Redis預設是沒有設定密碼的,因此需要多加設定密碼的步驟,如果不想要設定密碼,則需要去main.go刪除**連接Redis的Password選項**。
Redis設定密碼:
修改配置文件:**/redis-3.0.5/redis.conf**
```bash
# Warning: since Redis is pretty fast an outside user can try up to
# 150k passwords per second against a good box. This means that you should
# use a very strong password otherwise it will be very easy to break.
#
# requirepass foobared
```找到被註解掉的**requirepass foobared**
因此把註解移除,以及把**foobared**換成你想要設定的密碼即可~
本專案預設的Redis密碼為**root**。
接著儲存配置檔案,需要將redis-server重啟:
```bash
./redis-cli shutdown
./redis-server
```#### 檢查環境變數是否一致
當前面Golang、PostgreSQL、Redis環境都建置好之後,在本專案下有一個.env檔案,裡面定義了本專案需要的環境變數。
基本上,如果是按照前面教學一步一步操作,則裡面的環境變數的值不需要做任何更改,直接用本專案的預設值即可。若有改變,請自行修正。
環境變數介紹:
+ JWT 設定
本專案採用JWT作為認證機制,因此需要**SECERT_KEY**、**TOKEN_LIFETIME**。
+ PostgreSQL 設定
需要定義**DB_HOST**、**DB_PORT**、**DB_NAME**、**DB_USERNAME**、**DB_PASSWORD**、**DB_SSL_MODE**。
+ Redis 設定
需要定義**REDIS_ENDPOINT**、**REDIS_PASSWORD**、**REDIS_POOL_SIZE**。
### RESTful API 文件參考
當前面必要的環境都架設好之後,並成功運行後
接著,可打開URL:localhost:8080/api-docs
這邊利用的Swagger框架,作為靜態檔案直接放置在本專案上,並定義好本專案所寫的RESTful API,方便測試用,就不需要額外使用其他如Postman等工具來測試。
### 針對題目的Middleware講解
#### 為何選擇Redis
+ Redis讀寫快速,且專門存放Hot Data,就算這類Hot Data遺失了對於系統的損失是輕微的,不會影響整個系統的運作。而且對應該middleware的功能,Redis只需存放IP連線次數及到期時間,這類資料不需要也沒必要放在系統的主RDBMS。
+ 不應該使用PostgreSQL這類的RDBMS去做該middleware,系統的主RDBMS應該是要負責重要的API端口使用,否則由於Dcard的使用人數過多,導致高併發流量,若重要的API前面都加了該middleware去做檢查,會導致在middleware這層,RDBMS效能就會被大量拖垮。所以,考量高併發的要求,使用Redis這類資料庫在前面middleware層作緩解是必要的方法,主RDBMS理應是Backend的最後一層且不應輕易被使用到。
#### 如何實現IP次數檢查
在Redis利用Hash結構存放資料:
+ Hash Name
將API URL + API Method + IP位址當作Hash Name,因為考慮到其他API可能也會用該middleware,以URL+Method為前綴可以區分不同API的訪問流量控管。
+ count
裡面存放名為count的key name,值存放的是訪問API次數,最高數值只會到10,符合題目要求,而每當過了一個小時後,會將數值歸0重新計算。
+ reset
裡面存放名為reset的key name,值存放的是到期時間,格式為timestamp,而當到期時間小於現在時間時,會將到期時間改為現今時間+一小時在重新存入。
就我對題目的理解,每次回傳要給剩餘次數及到期時間,因此透過Hash結構存會比較好操作。
而在程式實作上有兩種方法:
+ Golang利用Redis Client Library操作
簡單來說,就是透過Golang呼叫Redis的GET、SET等操作,但是會有以下缺點:
由於每次使用者訪問都需要透過讀取Redis數據,才能判斷要存入怎樣的次數或是到期時間,再加上Redis沒辦法將多個操作都視為Atomic操作,就算將這些操作都包在Redis Transaction結構裡面,GET操作在Transaction是沒辦法得到值的,造就程式判斷錯誤,進而造成Race Condition,會使得該使用者可能會得到相同的剩餘次數。也就是說使用者可以在一個小時內拜訪不只1000次,無法完全阻擋住。
+ 利用Lua腳本來對Redis進行操作
Redis官方有說:推薦使用Lua腳本對Redis進行操作,而非使用Transaction方式。並且Redis對於Lua腳本是原生支持原子性,因此不會有第一種方法的問題,加上在Lua腳本寫會有更大的彈性。
本專案採用第二種方法,可以嚴格的讓使用者一小時內確實只能拜訪一千次,而不會造成Race Condition。但其實兩種方法各有優缺點:對於第一種方法而言,如果系統並沒有高流量,即使使用者會多拜訪個幾次,對於系統負擔造成不是很大,就可以採用第一種方法,因為第二種方法雖然不會Race Condition,但是需要利用Lua語言來寫腳本,會是額外的負擔。但我覺得對於極度高併發的系統,使用第二種方法會是較好的方法。
#### 解釋Lua腳本
```lua
local key = KEYS[1]
local now = tonumber(ARGV[1])
local ipLimit = tonumber(ARGV[2])
local period = tonumber(ARGV[3])
local userInfo = redis.call('HGETALL', key)
local reset = tonumber(userInfo[4])
local result = {}
if #userInfo == 0 or reset < now then
reset = now + period
redis.call('HMSET', key, "count", 1, "reset", reset)
result[1] = ipLimit - 1
result[2] = reset
return result
endlocal count = tonumber(userInfo[2])
if count < ipLimit then
local newCount = redis.call('HINCRBY', key, "count", 1)
result[1] = ipLimit - newCount
result[2] = reset
return result
else
result[1] = -1
result[2] = reset
return result
end
```**key**、**now**、**ipLimit**、**period**,為外部參數,由Golang程式丟進去,如此可以客製化,而不是寫死在Lua腳本,特別注意**key**是由**API URL + API Method + IP位址 + userId**所組成的。
講解該兩種if判斷含意:
+ 檢查userInfo是否為0 或是 到期時間 < 現今時間
1. userInfo為0代表第一次的訪問,Redis沒有該使用者之前的資料
2. 到期時間 < 現今時間,代表Redis內該使用者的資料要重設訪問次數以及到期時間
+ 檢查count < ipLimit
1. 如果count < ipLimit,代表使用者還可以繼續訪問
2. 反之,代表使用者訪問次數已經超量Lua腳本執行完會回傳一個陣列,長度為二,第一格資料是使用者還可訪問的次數(如果回傳-1代表超量訪問),第二格資料是到期時間。如此以來,計算訪問次數及到期時間都不是在Golang程式進行計算,更防止Race Condition的可能性。
### 總結
本專案是將/v1/pairs/(POST 抽卡配對使用者)、/v1/pairs/(GET 取得配對對象)前面都加了IP Limit檢查middleware,因為我覺得這兩隻API是高流量的,因此在運行的時候會看到Redis資料裡面會有這兩隻API所對應的使用者拜訪次數。